
宋聘三(1881—1929),河南禹县(现禹州市)人。1924年1月,宋聘三参加国民党“一大”,在与共产党人接触和合作中,他真正感受到共产党是真心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党组织,只有共产党来领导革命,中国才有希望。1926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担任中共禹县党组织负责人,发动禹县农民和青年学生进行罢课、请愿、示威活动,掀起农村革命高潮。大革命失败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党工作,以各种方式扩大党和革命在群众中的影响。1929年1月11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终惨遭杀害,时年48岁。
从前清秀才到孙中山信徒
宋聘三,原名五诏,小名光义,号话删,笔名爰爰轩,曾用名品三、品山、拼三,1881年10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禹县城西北15公里浅井村一个富裕农民家里。他的父亲宋日修,自幼读书,后经商,维持全家生活,为人厚道,品性正直,母亲赵氏以俭为本,操持家务。
宋聘三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十几岁通读五经四书,对诗、赋、书、画也颇有特长。20岁考取清光绪年间秀才。他聪颖博学,擅长文辞、考古、书法,经常在文具用品上刻写名人格言,以抒发雄心壮志。
1904年,宋聘三毅然放弃了从科举中讨取功名富贵的道路,考入新学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当时,黑暗的社会,腐败的政局,使宋聘三越来越看清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亡的危机形势,也越来越认识到清政府对外出卖祖国对内镇压革命的反动本质。为救国救民,他开始上下求索,寻找真理的艰难历程。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并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这使宋聘三思想上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决心打碎封建主义的各种枷锁,为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摆脱苦难境遇而斗争。他利用寒暑假期,回到家乡向民众宣传破除迷信的道理,号召老百姓起来扒除神庙(牛王爷庙),并说:“哪里有牛王爷?纯是骗人的迷信!有这笔唱戏钱,倒不如在村头修桥铺路,我们穷人下地再也不用趟水过河了,地里也能多收些粮食……”他竭力反对妇女缠脚,提倡妇女放脚,劝其妹妹坚持不缠脚。他在家乡发动青年,利用集市、古会演唱自编的“破除迷信、反对缠脚”的戏词和歌谣,以铿锵有力、通俗易懂的演讲,向百姓进行反对清王朝的宣传,唤起民众的觉醒。
宋聘三在京师大学堂将要毕业时来到清朝户部主事宋淑信(禹县人)家里,向其揭露清政府的丑恶现象,使宋淑信瞠目结舌,无言答对。宋聘三甩掉帽子说我已参加革命了,表示自己决心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宋淑信见他剃为光头(清朝都留辫子),吓得面黄如蜡,催他赶快离开,生怕惹出事来,株连自己,革掉官职。
1907年,为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寻求救国真理,宋聘三远离故土,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他通读《英国近代史》、《法义》、《民法》、《万法精理》等书,还经常阅读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和西方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数次拜见旅居日本的孙中山先生,聆听教诲,接受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坚定拯救国民的志向,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宋聘三广泛地接触进步的知识分子,阅读进步书刊,参加中国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决心回国后为改革社会而奋斗。
1910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夜,宋聘三被派回河南,与同盟会会员张钟端(许昌建安区人)、张鈁、张善屿、刘积学、刘莪青、李钦五等秘密发动以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武装起义,由于叛徒告密,组织遭到破坏,起义领导人张钟端被杀害。从这次失败的教训中,宋聘三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只靠少数人的行动是不行的,只有形成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才能获得成功。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为推动民主革命继续发展,宋聘三来到革命根据地广州。孙中山派他到上海等地做联络发展同盟会员的工作。1913年夏,他毅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4年3月,宋聘三在东京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使宋聘三非常愤怒。丧权辱国的中日“二十一条”签订后,全国各地掀起反袁护国运动的高潮。宋聘三积极参加反袁护国斗争。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誓师北伐,“护法战争”开始。宋聘三坚决拥护孙中山“南下护法,恢复约法和国会”的宣言,积极参加护法运动。他和于化卿受军政府之令,前往陕西三原会见靖国军司令于右任、副司令张鈁共谋护法,并运送军用物资。行至灵宝事情泄密,于化卿被豫西刘镇华部杀害。宋聘三遭此挫折,并不灰心,继续开展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从民主斗士到共产主义战士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宋聘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决心把读书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自己同劳动群众结合起来。他积极阅读《新青年》等革命书刊,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宋聘三作为孙中山的指定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1月28日下午,宋聘三登台向大会作了《河南政治和党务报告》。面对“一大”的大好形势,宋聘三感到中国又有了希望,一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当即在广州买了一圆砚,上面自写自刻“日月砚”三个篆体大字和篆体砚文,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日月砚》:甲子岁首游粤市,于古肆买端石,以其圆象日月。遂忆谚有甲子年前,日月现之语,而吾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开适应乎?谶盖应铲除军阀与帝国主义者,从此,“三五”实现,得见天日乎。吾乃志喜以斯名砚。
大会期间,宋聘三聆听了共产党代表李大钊等人的发言,更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他挥笔在自己大会留影的照片上题诗,以表素志:奔走呼号卅四年,而今代表到南天。造成三五拼腔血,继续前贤觉后贤。
1924年2月10日,黄埔军校拟定第一期招生324名,其中河南12名。因此时国民党在北方处于秘密状态,不宜公开招生,就指派国民党“一大”代表回原籍招生。宋聘三和刘积学等回到河南后,立即通过在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教学的老同盟会员魏松声推选德才兼优的进步青年。后来,河南青年侯镜如、王之宇、郭安宇、刘希程、刘先临、仝仁、李丞韬、肖洒、赵敬统、田育民、蔡任民共11人赴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从这些青年后来的成长道路来看,多数人能够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奋斗。如侯镜如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为祖国统一大业呕心沥血;刘希程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王之宇曾任江苏省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赵敬统在1927年北伐杭州之役中光荣牺牲。
1925年初,陈炯明叛变革命,宋聘三积极参加保卫孙中山的活动,并加入樊钟秀的建国豫军,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为表彰宋聘三的功劳并作纪念,孙中山亲自赠送他“三等文虎勋章”和一帧椭圆形象牙雕刻的相框(内装孙中山像)。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宋聘三以一个老国民党员和河南省代表的身份亲赴北京参加了追悼大会。会后,他无法抑制悲痛的心情,挥笔书写了悼念孙中山的悼词,以示无限的怀念:“中山孙公,亚东伟人;革命领袖,共和元勋;艰苦一生,为国为民;三月二十,了凡聪尘。噩耗传来,精魄动魂。三月愁残(惨),日月沉昏。如何赎兮,人百其身。夺我先道,谁知迷津。敢告同胞,各振精神。勿负先生,一片苦心。”
宋聘三回到河南后,按照国民党“一大”会议精神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全省积极发展党员,努力开展革命活动。1924年12月,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率部抵豫,就任河南督办。胡景翼早年加入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此后,国民党在河南的活动逐步公开了。1925年5月,国民党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宋聘三和共产党人冯品毅、唐际盛等密切合作,使河南省国共合作的局面逐步形成,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蓬勃开展,国民党的组织迅速壮大,到1925年底,全省国民党员发展到3600余人。
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和合作中,宋聘三清楚地看到共产党坚决维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一心为劳苦大众而奋斗,深感只有共产党领导革命,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在长期的学习、斗争实践中,他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艰苦的工作,恶劣的环境,都未动摇他追随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他对国民党右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行为非常气愤,以国民党“一大”代表和国民党禹县党部委员的公开身份,在河南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赢得了中共组织对他的信任和赞扬。1926年春,宋聘三经中共豫陕区委、军委委员、信阳党支部负责人郭安宇(禹县大郭庄人)介绍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革命斗争。
禹县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领导人
宋聘三牢记入党誓词,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奉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以国民党元老和“一大”代表身份自居,而是从头开始,虚心向年轻同志学习。他经常说:“别看我年龄比你们大,但我是个新党员,党组织有什么指示,尽管让我去做,我一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26年春,宋聘三受党组织派遣,从信阳回到禹县,担任中共禹县党组织负责人,并负责禹县、密县、新郑、许昌、登封5县党的联络工作。他多次召集密县的樊百泉、张书印、尹光明,新郑县的胡建华,登封县的袁毅,许昌县的郭靖宇等共产党员,到禹县城内龙庭后街他的家里开会,传达党的指示,研究各县党的工作和活动计划。
宋聘三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共产党员郭靖宇、郭春官等发动禹县农民和青年学生,为反抗苛捐杂税,改善人民生活,举行罢课请愿示威活动。在斗争中,他提出了“有饭大家吃,有活大家干,打倒贪官污吏,打到土豪劣绅”等口号,使更多的群众起来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作斗争。他发动和组织进步学生贴传单,编唱快板,揭露禹县县长耿介全、商会会长梁乾元、土匪首领王殿华等人欺压百姓的罪行。他还亲自编写独幕话剧《打倒贪官全耿光(系当时禹县县长耿介全)》,让学生到古钧台演唱。这些快板和话剧观点明确,故事生动形象,易记易传,深受群众欢迎。他鼓励学生在斗争中要勇敢,并说:“不要害怕,出事由我负责。”一次,他利用贪官污吏间的矛盾,借县长之名,向其上司控告了民愤极大的县警察局长的罪行,结果这个局长被撤职查办。
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宋聘三积极组织禹县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宣传北伐的意义,散发“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传单,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为配合北伐进军,他和许昌、长葛、禹县、密县等地的共产党员大力开展农民运动,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据1927年1月《中国农民问题》刊物统计,当时河南省成立县级农民协会的有许昌、信阳等四县,其中许昌有4个区农会,58个乡农会,会员总数为4.8万人,占全省会员总数的近1/5;长葛有3个区农会,31个乡农会,会员1.7万人;禹县农民协会也积极筹备。这三县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凝聚着宋聘三的大量心血。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活动于几个县的上层人士和一些乡村,大力宣传建立农民协会的好处,得到各国民党县党部和广大农民的支持。
国民政府为继续北伐,要求河南派人前往武汉汇报农民运动开展情况。宋聘三和郭靖宇研究后,派郭春宫、陈子林、李保等人作为许昌、禹县、长葛三县代表,于1927年3月初,步行到达武汉,受到毛泽东、邓演达等人的接待。
1927年3月15日至21日,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在武昌中央农讲所召开。郭春宫、陈子林、李保等人出席会议,陈子林还被选为河南农民自卫军临时执行委员和豫中代表并在大会上发言。
1927年5月,宋聘三和郭靖宇、郭春宫等人组织成立禹县农民协会,刻制“农协”印章,选举郭靖宇为县农协主席。禹县农协成立后,宋聘三多次派人到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大力发展农民入会,组织群众开展斗争,支援北伐向郑州、开封进军。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组织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宋聘三在禹县县城进步青年王伯骏家,召集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开会,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行,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坚持斗争。他说:“革命失败是暂时的,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革命才能成功。”他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继续革命。同年秋,曾任国民革命军豫西别动队总指挥的共产党员张之朴及妻子顾效颜,因受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潜到禹县避难。宋聘三不避风险,将他们夫妇安排在自己家乡浅井村,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同年冬,为壮大革命力量,培养青年骨干,宋聘三在县城南街田协堂家、龙庭后街和福音堂等处举办读书会,陈兆祥、余士清、艾伯良、王伯骏等进步青年参加。他向学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同时组织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扩大党和革命在群众中的影响。
宋聘三在家乡浅井村组织穷苦百姓成立贫民寨局,同本村富人寨局进行斗争。他利用晚上集合穷人看寨的机会,教他们学文化、学习革命道理,并拿出自家的白面供应大家的夜餐。他知道靠自家的一点粮食是无济于事的,便引导农友们组织起来开展斗争。一次,他带领农友们抬着土炮,拿着布袋,前往地主家开仓放粮,并说:“再不开仓就轰掉你全家。”地主见势不妙,只好答应开仓放粮。通过这件事,农友们认识到大家组织起来的力量。宋聘三因势利导,教育大家:只要穷人齐心协力,地主老财、贪官污吏就害怕。从此,一到晚上,贫民寨局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既能解决家庭生活问题,又可以学习文化,还学会了算账和写信。同时提高了思想觉悟,壮大了农民运动的力量,孤立打击了富人寨局。
1928年初,国民党禹县县长魏宗太在县政府审案大堂召开各机关头目以及地方绅士参加的大会,宋聘三借人已到齐、会尚未开之机,突然站起来当众演说,指出:“国民党新军阀土豪劣绅都不是好东西,革命不能向后转,要起来干……。”县长魏宗太上前劝阻时,宋聘三言词激烈地高喊:“现在土豪劣绅又有新抬头,要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土豪劣绅!”会议不欢而散。宋聘三极端仇视国民党反动当局倒行逆施的卑劣行径,经常以国民党一大代表和县党部委员的身份同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1928年春,宋聘三介绍进步青年余士清加入共产党,并赠折扇一把,上题五言诗一首:“痴心我独甚,其愚学宁武。不求乐中乐,愿作苦中苦。是非即不论,得失亦不顾。大胆任独行,良心我自主。俯仰意悠然,慷慨足今古。”以此勉励新党员不畏艰险,革命到底。
既为革命死 得失亦不顾
1928年2月下旬,宋聘三在县城龙庭后街主持召开周围几县的中共组织工作负责人会议,决定继许昌司堂农民暴动之后,组织农民自卫军,联合红枪会、庙道等农民武装,促使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赵振江旅倒戈,由宋聘三等亲自指挥,发动一次武装围城斗争,以铲除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分田地给农民。会议周密部署后,各县分头发动和组织农民武装。宋聘三亲自做赵振江旅的起义工作。3月1日深夜,各路农民武装按照计划秘密开赴禹县城郊的指定地域待命。次日早晨,数千人的武装包围县城四关,要求守城军阀马士彬立即逮捕梁乾元、王殿华等93名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交给人民公审。围城斗争坚持了17天,后被国民党军队镇压下去。这次禹县围城虽然失败了,但给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也使广大群众看到了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力量,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1928年夏初,宋聘三派共产党员余士清到禹县张得乡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揭露反动当局敲诈农民的罪行。7月,宋聘三以国民党禹县党部名义在县城南街田协堂家等处举办党务训练班,聘请共产党员李天降、顾维钧和进步青年陈兆祥为教员,招收90余名有志青年培训,讲解政治经济学和社会进化史,同时借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他经常到党务训练班听课和演讲。不久,李天降被禹县反动当局以“共党”嫌疑逮捕入狱。宋聘三获悉后心急如焚,设法营救。他派人往狱中送信,设法保释。在他的精心安排下,由党训班学生肖爱荣等人联名将李天降保释出狱,先将李天降接到自己家里,热情款待,而后让李天降和顾炳信二人带着准备好的路费,乘车脱离险境。当敌人发觉追捕时,李天降已转移外地安全的地方。
1928年秋,禹县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宋聘三和同志们不避艰险,坚持为党工作,在城西康城建立禹县第二个农民协会,刻制印章,由陈兆祥、葛霖普、田协堂等分别担任农协主席、副主席。
1929年1月11日,国民党禹县党部以开会为名,将宋聘三以“共党”嫌疑逮捕。在县城关押期间,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宋聘三置生死于度外,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当敌人逼问他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时,他慷慨陈词地说:“共产党坚决维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一心为人民大众谋利益,是正大光明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先生的遗嘱,破坏国共合作,镇压革命群众,是不得人心的!”敌人用皮鞭凶猛地抽打,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致使全身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宋聘三宁死不屈,以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战胜了敌人的严刑逼供。敌人又封官许愿,要他供出共产党的组织。宋聘三怒斥道:我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现在跟共产党干革命,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中国,如今让我供出党的秘密是万万办不到的,愿杀即杀,何必废话!凶狠的敌人束手无策,只好遵照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指示,连夜将宋聘三押往省府开封。翌日,国民党禹县党部又派反动警察一起到龙庭后街宋聘三家里,搜出了一些革命书刊和共产党的文件及农协印章,并将他的妻儿押往县府,毒打审问。后经多方营救,他的妻子赵氏出狱,不久含恨而死,长子富民患了终生不愈的精神病,次子富国未满周岁,从此遗孤无托,家破人亡。
宋聘三被押往开封不久,反动军阀韩复榘便下令将宋聘三杀害于开封宋门大街。临刑时,宋聘三昂首挺胸,神情自若,面对悲愤的人群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1958年3月1日,国家民政部批准宋聘三同志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以资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