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 > 许昌红色遗址旧址的诉说

百年古建话沧桑 革命精神绽光芒 ——探访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时间:2021-05-28  来源:  作者:

  在禹州市马府巷长春观小学内,书声琅琅。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长春观大殿默然静立。与周围现代建筑相比,这座古色古香的土木建筑被蓝色的围挡遮挡,看起来有些破败。然而,这些都不能掩盖它的辉煌过往——它不仅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的临时驻地。

  73年前的初冬,由于战略部署的需要,中共中央中原局由宝丰迁到禹县(今禹州)。在这里,时任第三书记邓子恢主持中原局常务工作,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雪峰协助接管城市、城市正常运转、支援前线打仗等工作,为之后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因时而生】

  我党曾三次创建中共中央中原局

  位于长春观小学校园内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于1947年,是我党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创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在1947年前,我党还曾两次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

  1938年年底,为贯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长江局,成立中原局,刘少奇、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原局委员,刘少奇兼中原局书记。1939年1月,刘少奇及朱理治、李先念等10多名干部到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组建中原局机关。在刘少奇领导下,中原局大力发展武装抗日力量,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各项建设蓬勃发展,并举办党训班,培养各级党政军领导骨干。1941年5月20日,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我党首次创办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存在两年六个月后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次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加强中原地区的力量,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中央局。1945年10月30日,鄂豫皖中央局改名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下设江汉、鄂东和河南3个区党委,驻地在桐柏县,后移至宣化店。郑位三任代理书记,李先念为副书记。1946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机关迁至延安。1947年5月16日,中央组建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次组建的中原局自行结束。其间,中原局积极准备并巧妙完成“中原突围”,并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所辖面积约76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的豫鄂陕根据地,开辟了鄂西北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培植地方武装。

  【因需而动】

  中共中央中原局迁至禹县

  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当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在6月或稍迟一些时间发起战略反攻、要尽早着手准备”的指示精神,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向党中央建议组织中原局。1948年2月,为发展中原战局,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刘邓野战军率主力转出大别山;5月,中原局机关进驻豫西宝丰县赵官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原局辖区范围越来越大。中原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由宝丰迁至禹县,驻地就在长春观大殿,即现在的长春观小学校园内。”当日,禹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宏说,“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驻扎,是因为这里是公产,不会惊扰百姓。”

  据记载,长春观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被重修,明成化年间曾为徽庄王府邸的一部分,1921年春,禹县名士王棽林还曾在此修《禹县志》。194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的迁移让在史书上数次出现的长春观大殿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迁至此地后,由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同志到前线指挥战斗,由第三书记邓子恢主持中原局常务工作,副书记李雪峰协助,主要任务是准备接管城市,指挥城市工作,支援前线打仗。”王宏说。

  《禹州党史》记载,中原局进驻禹州后,帮助城关镇建立了政权,中原局干部孙茂家担任城关镇书记兼镇长。“当时,陈毅的夫人张茜也在禹县。在她的要求下,她到禹县文化馆工作。”王宏说,虽然文化馆条件简陋,但是张茜毫不在意。经她多方协调,文化馆的存书数量不断增多,工作局面很快打开。

  在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导下,1948年年底,禹县成立农民协会,各区和乡村普遍建立了农会,建立了村级政权。

  【因势而变】

  中共中央中原局退出历史舞台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中原局发出《关于全力支前争取决战胜利的指示》,强调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保证前线的物资供应,一切服从战争,一切服从前线。在此情况下,除了帮助禹县做好城市工作外,中原局肩负起了另一项重要任务——支援前线打仗。

  据《禹州党史》记载,淮海战役打响后,禹县县委随即成立了支前委员会,时任县委书记刘坪兼主任,县长张天和任副主任。县政府成立了支前司令部,下设三科一股(民动科、宣教科、供应科和总务股)。全县所有交通要道设立了5个兵站,各区建立了支前指挥部,村建立了支前小组。“当时人民群众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支前热情高涨。”王宏说,“不少村长要求带着支架去前线。”

  随后,支前热潮在许昌城乡迅速掀起。各县纷纷建立了支援前线司令部,由人民政府县长任司令员,设立供应站、兵站,组织民工队、担架队、大车队,积极筹备大批物资支援前线。

  据不完全统计,1948年到1949年1月,我市共支援前线粮食757万公斤、现款9000余万元、军鞋36万双、军袜30万双、柴草55万公斤,架设桥梁11座,设立食宿站、兵站70余处,支援前线的工农7万余人,出动担架5200余副。

  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禹县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宣传和庆祝活动。

  1949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原局为基础组建中共中央华中局,我党第三次组建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遂不复存在,这座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长春观大殿被保存下来。

  “对学校而言,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是宝贵的红色资源。”长春观小学校长李振锋说,长春观小学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现有47个班级近3000名师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依托该处遗址,对孩子们进行红色教育,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的长春观大殿犹如一位阅历丰富的老者,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那段闪耀着红色光芒的日子,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