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年奋斗路 启航新征程 > 开拓许昌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时间:2021-03-31  来源:  作者:

  杨水才生前是许昌县桂村公社水道杨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桂村农业中学的校长。他带领当地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是战天斗地的英雄。

  杨水才是个在苦海里长大的穷孩子。解放前,他家九口人,只有七亩多地。一家人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连顿糠菜都吃不饱。就那几亩薄地也保不住。他爹因长年受地主的压榨和折磨,一病不起。为了治病,只得卖了一亩八分地,钱到手,医生还未请到家,地主就上了门,索要壮丁款和苛捐杂税。没有钱,他娘就被押在镇公所里。没法子,又卖了几亩地才把娘救回来。不久,他两岁的弟弟也被饿死了。

  1942年,千里赤地,一片灾荒。杨水才家的土地卖完后,剩下的三间房子又被地主霸占了。从此,他要饭也没有个窝。吃糠咽菜没法过,他的两个妹妹被人贩子拉走了,奶奶被天灾人祸夺去了生命。自幼就要饭的杨水才,12岁就跟他爹给地主家当牛马。天不明一直干到黑,累得全身疼痛。

  1949年,杨水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才结束苦难的生活。被压迫得越狠,也就恨得越深。在人民解放军大举南下的战斗中,他冲杀在前。在部队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获得了“人民功臣”的光荣称号。1951年初,扬水才带着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复员回到了家乡水道杨。

  杨水才回家不久,发现被打倒的地主的威风还没有被打下去,有些群众思想上还有顾虑,农会的个别干部被敌人拉拢。杨水才深知“印把子”的重要性,他把广大贫雇农紧紧地团结起来,不久,群众就选他当农会委员,抓治安保卫工作。

  被打倒的地主阶级,一看硬的不行,便向杨水才等农会干部施放起糖衣炮弹。他们以给杨水才提媒为名,对他施“美人计”。又给他买东西来拉拢他。但都被他一一识破,言辞拒绝。

  1953年,党号召成立互助组。杨水才立即响应号召,走东家,串西家,积极宣传互助合作的好处。杨水才等十户人家成立了互助组。不久,两户富裕中农和一户中农退出去了,剩下七户贫农。杨水才鼓励大家要坚决地走下去。为了给牲口买饲料,杨水才把他40万元(旧币)的复员费拿出来交给互助组,大伙都非常感动。

  1956年,杨水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办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他走在前头。水道杨的贫下中农称他是“铁柱子”。

  1956年,在社会主义高潮的鼓舞下,杨水才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和贫下中农一起,改造水道杨的面貌。他向党支部提出建议:要拔掉水道杨的“穷根”,一要抓水利,二要抓绿化。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把高岗变成水浇地,把秃岭变成花果岗。那时候,水道杨就变成了桐树路、花椒寨、柿树沟、桃花岗。

  为了治岗找水,杨水才爬东岗,上西岗,勘察一条条岭,一道道沟;走东家,串西家,一天又一天地和老农交谈。从多年来抗旱斗争的经验与教训中,他终于总结出本地自然条件的精要,编成这样的口诀:地形上,两岗夹一洼,一里十三坡;气候上,六月常缺雨,十月无寒霜,春初和秋末,气候较正常;水源上,两岗夹一洼,岗顶水源差,要找水源处,村头沟咀挖。

  1963年,杨水才根据调查的情况,向大队建议,在村南沟咀挖个五亩大的坑塘,用电动机把水抽上东西两岗,变旱地为水浇地,根除旱灾。他又土法上马,用竹筒、废瓶制成了“土仪器”进行测量,获得必要的数据,规划出三级提水上岗的方案。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党支部和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但是三队的个别干部,认为挖塘的地方正是三队的几亩好地,不肯让。大队多给他们几亩好地换,也不愿意。杨水才和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家都是三队的,就亲自去做三队的工作。杨水才建议党支部召开会议,进行全局观念的思想教育。经过学习和教育,大家的思想慢慢地通了。杨水才一看群众劲头上来了,就说:“咱农民种地不靠天,龙王不来咱去牵”。在他的鼓动下,群众连春节也不过了,扛铁锹的扛铁锹,抬筐的抬筐,一齐涌向工地,铲雪破冰干开了。

  休息时,他给大家作起了“学愚公,做愚公”的报告。他说:愚公面前两座山,率领儿子把山搬。我们面前两座山,土地冲刷缺水源。立下愚公移山志,挖塘治岗破难关。大家听了浑身都是劲。说:老愚公能下决心挖掉家门口的两座山,咱们难道连个坑塘也挖不成吗?咱一年挖不成挖二年,二年不成挖三年,不挖出水来决不罢休!

  杨水才给大家讲愚公的故事,他自己就是活着的愚公。他的病那样重,还和大家一样干,累得吐了血,擦擦嘴继续干。大伙儿劝他休息,他也不肯。

  一天,下起瓢泼大雨。他怕沟里的水冲进正在挖的坑塘里,影响施工,就从齐胸深的水沟里冲过去。到坑塘上一看,果然水正往坑塘里流。他堵不住,又赶紧去村里叫来人,才把缺口堵住。可是,凉水一激,又一累,他不住地咳嗽起来。

  工程挖到石层了,有人见挖不出多少水,往下又挖不动,便有点泄气了。杨水才就不停地鼓动大家。在大伙鼓足劲头向石层开战的时候,他又调来打井用的铁锥往下打。当铁锥砸破石层时,泉水象水龙似地突突冒了出来。工地沸腾了。人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噙着泪花从四面八方向泉水边涌去。

  这些庄稼人祖祖辈辈,哪曾见过高岗地能用水浇?水塘挖成以后,那些日子真像赶节似的热闹。

  在治岗治水的同时,杨水才又领着社员们植树造林,下决心把秃岭变成花果岗。

  他带病到长葛县太平店林场学嫁接技术。直累得吐了血,头晕眼花,两脚沉得抬不起来。他把自己学来的技术手把手地教会林场的其他同志,从早到晚,不停地干。大热天,嫁接的树苗容易成活,杨水才和社员们抓紧时机,冒着烈日的暴晒,在苗圃里嫁接树苗。那树苗密密麻麻,一丝风都不透,就象钻进炕烟房一样闷热,那些棒小伙子都受不了,他却带病坚持着。他的病经常发作,疼得历害了,就吃瓣大蒜压压,继续工作。后来这也不见效了,只觉眼前黑影乱晃,手中的嫁接刀也不听使唤了。这会儿他多需要坐下歇一歇。但看着大片的树苗,又坐不住了。眼下正是嫁接的好时候,不能坐下休息,坚决干。他支撑着站起来,继续嫁接。

  在烈日的炙烤下,身患重病的杨水才不止一次昏倒在苗圃里。别人劝他歇会儿,他说晒晒太阳有好处。杨水才就是这样在同疾病的顽强搏斗中,带领社员们把几万株树苗嫁接完了。

  1965年的冬天,水道杨大队开始了全面造林工作。杨水才提上石灰篮,亲自去蹲树坑,规划各种树木的栽植。恰在这个时候,他的病又复发了,这一次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严重,发高烧,大口大口地吐血。

  他常说:在旧社会我被抓壮丁,死了是为谁?不比鸿毛还轻?今天,我为人民服务,就是死了,也死得其所啊!在他得病期间,公社干部经常来看他,并请医生来治疗;村上的广大贫下中农,坐在床前安慰他。杨水才刚一退烧,就坚决要起来工作。乡亲们劝他不能起来。他说:不把咱家乡建设好,我死不瞑目!

  杨水才硬是下了床,他扶着墙,一步一步地走出家门,看看树栽得啥样了。然后又提起石灰篮,在凛冽的寒风中,规划树坑。

  为了改变水道杨一穷二白的面貌,杨水才十数年如一日,就是这样以钢铁般的意志,忍受着肺结核、胃溃疡及肾结石等严重疾病的折磨,顽强奋战,不怕苦,不怕死。他经常豪迈地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

  水道杨的广大贫下中农,在满怀着雄心壮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中,深深感到没有文化是多么困难。有的生产队连个合适的会计都找不到。在大家的支持下,他决心把农民自己的学校办起来。1963年9月1日,一所由水道杨、桂东、桂西等七个大队创办的桂村农业中学光荣地诞生了。杨水才被管理委员会推选为农中校长。

  杨水才领导农中广大师生,走当年“抗日军政大学”的道路,一面学习,一面劳动,自力更生建校。在盖校舍时,他们学习“抗大”精神,因陋就简地盖草房。在大家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盖起了六间草房。

  1965年秋,学校有了发展,迁到铁工厂旧址。他又带领师生发扬“抗大”精神,奋战40多天,脱坯5万多块,修房21间,开垦荒地20余亩。这样,农业中学不仅有了宽敞的教室,还有了自己的农林试验园地。

  当时,农业中学的几个教员,多是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学生,有的还不安心工作。杨水才经常到学校,和教师们一起学习,带头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还用出外开会时啃干馍省下来的补助费,买书送给教师们读。

  杨水才经常对师生们说:知识分子要积极参加劳动。劳动能治百病,尤其是思想病。首先要把粪篮背起来,没有粪,学校试验田就种不好。后来,桂村农业中学越办越好,广大群众无不夸奖。

  杨水才把读书当作最大的幸福。不管是风雪侵袭的严冬,还是汗流浃背的盛夏,他每天都伏在那盏小小的煤油灯下,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过去,很难买到书,他就千方百计地从报纸上搜集,找小册子。当他有了一本新书,便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不仅自己学,还带动群众一起学。他是大队学习小组的总辅导员,是许昌县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十几年来,病魔时时地折磨着他,死神天天威胁着他,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自已的病放在心上。1963年,他的肺结核、肾结石病情恶化,公社把他送到医院。为了给国家省钱,他坚决不肯动手术。在浸泡速生核桃种时,发现掉到井里一个种子,他就下井去捞上来。在井里,他用脚踩,下手摸,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把那一个核桃种捞了上来。

  在生活上,他极其艰苦朴素。一顶帽子戴了八九年,还舍不得扔。当他被选为出席全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时,他不顾村上人的劝告,仍然戴着那顶旧帽子去参加会议。

  他时时关心贫下中农。谁家孩子的棉衣破了,他心疼地责怪家长对孩子不关心。听说谁家有困难,自己马上掏钱买五尺布送上门去。全村十几家困难户,几个“五保”老人,就象刻在他的脑子里一样,经常上门问寒问暖。一到风雪天,他走得更勤了,去看看谁家房破屋漏,谁家吃穿有困难。

  1966年12月4日,天蒙蒙亮,杨水才就起了床,这一天他有许多工作要做。从林县参观回来,他心里一直非常激动。本来,他正发着高烧,参观林县半月来的长途跋涉,使他的病更重了。但是,一想到这一天的工作,就什么病都忘了。

  早晨,他给大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作学习《愚公移山》的辅导报告,使辅导员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上午,给党支部委员会介绍林县人民以老愚公的精神劈山引水上太行的英雄事迹,大家很受鼓舞。下午,他领着支部委员,认真学习毛主席新阶段的指示。为了把水道杨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他要求支部委员会要走在头里。天黑了,水才才回家。吃完晚饭,他来到学校,召开了党团员和干部大会。他代表党支部谈了关于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推向新阶段,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水道杨的意见,让大家充分讨论。

  深夜,开罢支部大会,天已经很晚了,杨水才抑制着剧烈的病痛,又和学校的教师们一起座谈学习体会。他说,要把知识真正学到手,就要做到五狠:狠学,就是时刻不放松读书学习,对“老三篇”及重点文章,要反复阅读;狠想,就是想毛主席怎样说的,雷锋、王杰等英雄人物是怎样做的;狠写,就是结合思想,联系实际,狠写心得体会;狠比,就是和英雄人物比;狠用,就是把党的指示条条落实到行动上。

  深夜12点多钟,他才回到自己已经离开了18个小时的那间小房。

  这一天,他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热情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几个会议,一个连一个,他毫无倦意,声音宏亮,精神振奋。谁会知道,这一天他忍受着极度的病痛。夜里人们都睡熟了,水才还在伏案工作。杨水才小屋的灯光彻夜通明。

  12月5日早晨,当人们没有看到一向起得很早的杨水才时,以为他还没有起床。可是,早饭后还不见他起来,人们有点慌了,推开他的小门一看,惊呆了。一盏煤油灯还在亮着。桌上放着“老三篇”、《毛主席语录》、几张稿纸、毛主席著作和进一步建设水道杨的计划。

  杨水才披着那件破棉袄,就坐在桌前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这片热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坚持着临睡前学习“老三篇”的制度,用完全、彻底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标准来检查自己一天的言行。

  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他还在用不屈的意志、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分一秒。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工作。

  噩耗传出,水道杨的人们、公社的干部、桂村农中师生,都怀着极度沉痛的心情来了,挤满了他的小屋,挤满了房前。水道杨人民万分悲痛,同时也为拥有这样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战士,而感到无比地自豪和光荣。他时时刻刻活在人们的心里,他那一心为公、一切为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人们。

  如今,水道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杨水才亲手栽的白杨、梧桐正在茁壮成长,岗上的桃林已经结满了果。杨水才生前领导水道杨群众开挖的坑塘,正在用它清澈的塘水浇灌着高岗上的绿油油的庄稼。杨水才担任过校长的桂村农中正在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上跨出新的步伐。现在水道杨的人民,正在大地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图。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