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古楼——这部红色档案解密
辛士秀 古西岭
襄城县紫云镇黄柳村有一所古楼,起初在村子中央,后随村落变迁被甩岀群外,现已孤立荒野,正被人们淡忘。然而,这所古楼却是一部鲜为人知的红色档案。
一、黄柳古楼 红色基因
黄柳古楼由清代铁匠黄元正筹资兴建。红石墙体,铁叶填缝;蓝瓦房顶,山木构架。三层楼高,直插云端,四方院落,横布厢房。三百多年来,该楼屡驻部队,饱经沧桑。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地下党组织在中原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襄城县地下党组织的电台设在县城西大街,总联络人是紫云镇河沿村的宋克昌。滕靖东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县长李峰经常到各乡镇组织活动,进行秘密联络,发动群众。黄柳村是紫云乡的一个重要联络点。早期联络开始是在位于黄家楼西侧十余米的辛家楼上,辛令山是黄柳片区联络负责人。由于辛家和黄家是世代友好,后来就将活动场所移至宽敞的黄家楼院。滕靖东等中共襄城县委早期领导人多次在楼上商议创建襄城党组织创建工作,使该楼院成为襄城党组织的摇篮,为后来中共襄城县党支部和中共襄城县委在龟山寨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备战 训练场地
黄柳村自古以来就有文治武功的优良传统。清代辛氏家族出了辛伯莲、辛尚忠、辛梦兰三个文科举人和辛正、辛甲炎、辛逢寅、辛占元四个武科举人。武术训炼的普及和侠胆浩气养成给组建抗日武装组织提供了条件。1938年,在黄柳村地下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以村内硬肚社民团青壮年为骨干,组建了襄城县抗日联队黄柳小队。小队部设在黄柳古楼,集中开会或骨干训练时都在古楼大院。平时训练主要是武功和体能,组建初期是以硬肚社的名誉,以大刀、长矛和棍棒为主要武器,日寇侵犯中原前,配备了步枪,加强了军事训练。黄柳村抗日小队部分骨干成员有黄重兴、黄文善、黄海发、黄顺德、黄顺章、王书正、崔来玉、辛木林、辛勺、辛长保、柳盖世等。抗日小队的成员平时种地,闲时训练,战时配合正规军抗敌。据当年襄城地下党员余冰鸿先生回忆,在日本鬼子进入令武山之前,八路军抗联布防的战前动员会议就是在这座黄柳古楼上召开的。
三、抗击日寇 楼作令台
黄柳村解放前是黄柳寨,位于令武山和紫云山之间狭窄地带的最北端及九宫山东首,北临汝河,称为襄西山区北大门,依山傍水,战略地位十分突出。黄柳寨原属襄城县紫云乡,现在属襄城县紫云镇。1944年5月2日,驻襄城的国民党汤恩伯部,虽在县城北前冀一带痛击了日军,却未取胜,导致县城一片恐慌。汤恩伯部遂命令驻襄国民党部队一部分撤离县城,前往襄西山区的紫云山、令武山、九宫山一带构筑工事,借有利地形抗击日军的进攻。县城里面的县政府各部门也往外迁。汤恩伯急令团长王克强所辖的一部,在黄柳和黄柳西南的安寨及西北的九宫山布防,以配合在首山、紫云山及令武山的国民党部队,使日军不能顺利控制许南公路,然后组织各部寻求战机对日军反击。
国民党军第20师团长王克强受命率部急奔西南山区布防,团部驻扎在黄柳村黄氏古楼,以坚固的寨墙、四门和壕沟为守备重点,派营长谢文远在孟沟西边辛寨和黄柳西南的安寨及西北的九宫山设伏,以阻击敌人,令武山寨设一个班据险固守。黄柳抗日小队部署在黄柳寨、辛寨,协助国军阻击敌人,龟山小队固守龟山,县抗日联队主要在令武山上协助固守山寨,并策应辛寨和龟山两小队。
黄柳石寨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三面环水,寨墙高而厚,壕沟又深又宽,很多地方设有垛口,便于互相呼应支援,还有许多小的射击孔,加上党的宣传发动,村民心齐,积极支援部队抗敌,使寨子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当日,日军到达黄柳,攻击黄柳寨,遭受重挫。但日军不甘心失败,又重新组织进攻,连攻连败,丢下大量尸体而退。后来又和郏县来的日军配合,强攻到西寨门跟前,甚至手榴弹都扔到了寨墙上、寨墙里,震得藏兵洞掉下土来,始终没能突破黄柳的一个缺口。在这次与日军的战斗中,八路军抗日联队黄柳小队阵亡的义士有:黄顺章、黄留兴、辛木林、辛勺等,国军牺牲级别最高的军官是营长叫谢文远。
日军担心令武、紫云山的国军部队前来围攻,就调整攻击目标,放弃了黄柳和安寨,开始撤向马赵村,集中兵力攻击令武山上面的制高点马赵寨,还命令郏县的日军发动对紫云山北部的国军部队的猛攻。在令武山北坡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阻击战。国军的一个班和八路军抗联战士携手阻击,打死打伤了很多鬼子,日军的大队长也被击毙。将近中午,马赵寨失守,最后固守在山寨内阻击日寇的几名八路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5月3日,我方据点全被攻破,为保存实力,黄柳守寨武装在3日深夜悄悄撤离。
四、襄城解放 楼为村部
1945年8月,日军投降,1948年1月18日,襄城二次解放后成立了县委、县政府,并分八区开展工作,建立了乡村基层政权。黄柳村组织成立了农会,农会会址就设在这所黄柳古楼上。农会推荐辛令山为好人头,以他为首的党组织及其积极分子们,带领并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反匪反霸斗争运动,并且在黄柳村成立了令武山以北唯一的一座小学校。穷人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孩子们也能上学了,他们都从内心里拥护共产党,感谢解放军,一切听从政府召唤,为解放和建设新中国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黄柳村成了紫云乡的先进村,黄柳古楼也成了新中国第一任黄柳村部。
五、黄柳巨变 古楼现状
襄城解放70多年来,受经济和自然因素影响黄柳村貌发生巨大变化。1981年汝河暴涨,大水倒灌进入村寨,大量房屋倒塌,后来村民整体搬迁,唯有此红石楼院保留了下来。现在黄柳古楼院东配楼(三间两层),已有少部分漏水;西配房三间,后房顶已有部分坍塌。东跨院房顶已塌,只剩墙体,主楼左右有耳房。前边过屋、客厅、厢房及大门均已无存。
走在黄柳古寨村落遗址上,看着隐藏在庄稼地里孤独破败的红石古楼,回想起古楼辉煌的过去,使人感慨良多。
电话:1553749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