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留住最美红色记忆 > 故事随笔

血染的战场,留住红色记忆

时间:2021-05-12  来源:  作者:

血染的战场,留住红色记忆

  —记禹州市无梁镇历史上的一场抗击日寇阻击战

  魏殿选 文/图

 

  今年7月7日上午,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拜褐了位于无梁镇月湾村西南的“棠梨山阻击战纪念碑”进一步了解禹州人民浴血奋战,痛击日本侵略者的辉煌历史。

  随着详阅“纪念碑”碑后的碑文,这场“阻击战”仿佛情景再现,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座由中共禹州市委宣传部立于2010年10月1日“纪念碑”碑文显示:

  棠梨山阻击战,是抗日英雄郑发昌指挥的“以少胜多,无一伤亡”的模范战例,是禹州人民抗击日寇的典型战役。

  棠梨山距无梁庙以西2公里,旧有禹北通往登封、洛阳的官道从山下经过。阻击战主战场选在两边岩高沟深,古树茂密,道路狭窄,是打阻击的好地势,此地南邻海拔高350米的诸侯山,“禹县志”和2017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无梁镇志”都把这次战役记述为“诸侯山阻击战”,这与“棠梨山阻击战”同属一次战役。因棠梨山是一座小山归郑发昌家乡月湾村所管辖。

  1945年4月30日,两路日军分别从新郑、许昌出发,在禹县无梁庙汇合,企图增援洛阳战役,中共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皮定均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禹(县)、新(郑)、密(县)抗日游击队22支队,在诸侯山以北进行阻击,钳制并打乱日寇的增援阴谋。

  22支队司令员郑发昌,是中共早期地下党员,从小常到附近山上打猎,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接到命令后,迅速将自己所属的400多号人马埋伏在官到入口处。1945年4月30日下午傍晚时分,正当日军进入官道之时,我军杀声震天,一举歼灭日军,缴获敌人大批武器,打了一场十分激烈漂亮的阻击战。

  这个抗击日寇主战场有近百亩山坡地,是散落在无梁镇月湾村的民间抗战遗迹。抗战史研究专家呼吁,让这些“山河记忆”永恒留存,历久弥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营文化天地》杂志主编余戈是抗战史研究者,他也呼吁,希望我国系统整理民间的抗日英雄故事,妥善保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国家记住那段历史。

  笔者建议将这次“阻击战”的主战场,修建一座抗日英雄纪念馆,立一通抗日英雄郑发昌骑战马挎战刀雕塑,其身后建一排无名烈士人物浮雕墙,让更多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先烈。

  按照习近平的指示:“......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作者系禹州市无梁镇政府退休老干部,中共党员,“无梁镇志”主编。2015年在“许昌市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中,获得个人优秀奖。同年9月中共许昌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并获赠中国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许昌历史”第一、二卷书两本。)

  《老英雄故里寻访抗日英雄郑发昌》

  摘要:他就是曾被原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方国俊将军誉为“一个真实的人、大写的人、历史不能忘记!”的主人公,有着“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和“戎马倥惚一生”的原许昌禹县“抗日英雄”——郑发昌。

  郑发昌(1916年—1966年),河南禹州人,出生于无梁镇月湾村,1936年加入中共地下党,他十六岁就组织起一支保家护乡的农民自卫队伍,带领游击队在皮定钧司令的领导下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武装斗争,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禹西方山、神后、白沙等几十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郑发昌随大部队南下途中,受上级党组织指派奉命打入国民党127军赵子立部,直接参与策划了敌7军三万多官兵向我军投诚起义。郑发昌军政大学毕业以后,率部在四川的平武、青川、江油一带展开剿匪战斗,先后担任营长、教导大队长(团级),他与爱人张青君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护送杨勇将军去贵州的任务。立下了显赫战功,彪炳千秋。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郑发昌和他的妻子——“双枪老太婆”张青君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深受家乡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抗日英雄郑发昌出生在禹州北部具茨山下月湾河畔的窑洞里。193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所带领的游击队在时任“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皮定均领导下,打的日伪军闻风丧胆,另皮定均司令也对他刮目相看。

  2018年8月5日上午,在抗日英雄郑发昌的儿子郑建民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老英雄的故里,位于禹州市北部的无梁镇月湾村。英雄郑发昌所住过几处窑洞还保存完好,在窑洞前,有一幢抗日英雄郑发昌故居的石碑,石碑上详细记载了老英雄的抗日事迹。郑建民带记者来到窑洞中,说道:“窑洞旁边有通道与洞相连,洞外有幽径可到达山顶”。在窑洞的尽头,有一个地窖,郑建民对记者说:“在抗战时期,我地下党员经常在此窑洞地窖内秘密聚会,传达文件,汇拢情报,研究策略,策划行动,现被我市以抗日遗址,列为文保单位”。参观完老英雄故居后,又来到老英雄亲自指挥的“以少胜多,无一伤亡”的模范战例,“棠梨山阻击战”纪念碑所在地,这场阻击战也是禹州人民抗击日寇的第一站。

  1944年春,日寇大举进犯中原,国民党汤恩伯部40万大军不战自溃,一个多月时间,河南沦陷40余城,禹州也陷于日寇铁蹄之下。1945年5月20日,两路日军从新郑、许昌出发,在禹县无梁庙汇合,企图增援洛阳战役。中共豫西抗日先遣队皮定均司令员得知信息后,立即命令禹县、密县、新郑抗日游击队22支队,在棠梨山附近进行阻击,钳制并打乱日寇的增援阴谋。22支队司令郑发昌曾多次参加豫西山区游击战、方山突袭战、长葛暖泉寨保卫战,并多次立功,受到皮定均司令员的褒奖。棠梨山东居无梁庙2公里,旧有禹北通往登封、洛阳的官道从山下经过,南邻诸侯山,北临红石寨,东横南岭坡,西傍棠梨山,中间一条皇路河从龙门口下来。两边崖高沟深,古树茂密,官道狭窄,正是打阻击战好地势。郑发昌家乡就在附近的月湾村,从小常到棠梨山打猎,对这一带的地物地貌非常熟悉。郑发昌接到命令后,迅速将自己所属的400多号人马埋伏在官道入口的南岭坡、河南岸的红灯笼河河北岸的棠梨山。当天下午,两股日军在无梁汇合后,气势汹汹的向西进发,4点左右进入伏击圈,郑发昌一声令下,前堵后截,两边夹击,机枪手榴弹齐发,打的日军乱作一团,晕头转向,东奔西突,无力反击,激战到傍晚时分,日军不敢向西挺进,只得收拾残部,掉头逃窜。此次阻击战共打死日军54名,打伤日军70多名,缴获日军轻重武器300余支,有效地配合了豫西部队对日军的机动作战,在禹州抗战史上有重要地位。棠梨山阻击战之后,他又多次参加游击战、突袭战、保卫战和南下四川剿匪,立下赫赫战功。

  1952年,他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奉命转业回乡(现禹州市无梁镇月湾村)当了一名普通的“军转”农民。

  1981年,人民政府为在10年动乱中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被含冤殴打致死的他进行了公开平反,并召开了追悼会。 他就是曾被原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方国俊将军誉为“一个真实的人、大写的人、历史不能忘记!”的主人公,有着“数十年的军旅生涯”和“戎马倥惚一生”的原许昌禹县“抗日英雄”——郑发昌。

  1916年10月11日,郑发昌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月湾村一个贫苦家庭。年仅16岁时,就被抓壮丁当了两年国民党兵,逃回家乡后,他以过人胆识,组织起一支农民自卫队伍,除暴安良,庇护一方百姓。

  1938年冬,郑发昌在中共地下党的感召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中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他身先士卒,所领导的游记队多次同伪军英勇作战,并多次负伤,多次立功,打的敌人闻风丧胆,时任“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皮定均被他解围后对他直竖大拇指。

  郑发昌的警卫员段锡章(192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中牟县,现年89岁)老人回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元月,郑发昌跟随牛子龙的游击大队改编为“太行军区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牛子龙为支队司令,郑发昌为警卫团长。1948年春,郑发昌协同牛子龙平定了被国民党许昌公署专员刘子振和匪首王明礼操纵收买的鲁山、宝丰、郏县三地红枪会的4000余人的民间反动武装组织,受到了中原军区通报表扬。1949年5月,郑发昌跟随牛子龙部队南下湖南开辟根据地,途经湖北时,接上级党组织密令,打入国民党白崇禧部第127军,127军军长是赵子力,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副军长叫姚西泠,与郑发昌是河南老乡。经过多方努力,郑发昌取得了赵子力的信任,被任命为警卫团团长。之后郑发昌直接参与策反赵子力127军3万余官兵于1949年12月26日举行的“巴中木门投诚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受到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周士弟、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等首长的热情接见和褒奖。部队起义后,郑发昌被推荐到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61军182师545团,任三营营长,在川北江油一带率部进行剿匪。1950年5月任545团一营营长赴青川剿匪;1951年2月,郑发昌被调入遂宁军分区教导大队任大队长(正团级)。

  郑发昌与在烽火岁月结下战斗情谊的爱人张青君一起,多次并肩剿匪,还一块护送杨勇将军,为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上世纪40/50年代的禹县,“抗日英雄”郑发昌和爱人“双枪老太婆”张青君(后“军转”时享受)的感人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为传颂。

  1952年,5月,郑发昌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奉命转业回乡,支援地方建设,按照上级精神,当时的禹县政府本来要给他安排一个适当的领导岗位,但被他婉言拒绝了。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劳动队伍里,当了一名普通的“军转”农民。

  1981年,禹县人民法院依法对残害郑发昌的数名“文革人员”进行了判刑及处罚;人民政府为郑发昌进行了公开平反,并为他起坟入棺,重新安葬,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郑发昌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英勇的一生,为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奉党组织之命,策动127军3万余名官兵投诚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年来,许昌市政协、文史委、禹州市政协、文史委、长葛市政协、文史委、禹州市党史办、禹州市电视台、禹州报相继搜集整理了郑发昌戎马生涯的一生,禹州市政协、文史委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期文史详细收集了郑发昌参加指挥长葛暖泉赛保卫战,智取方山察,神后乾明山之战和无梁業梨山阻击战等,多次抗日战斗的史料和事迹。禹州党史研究室专集出了一本《革命英雄史人物郑发昌》。禹州电视台文化禹州栏目也专为此摄制了《传奇英雄郑发昌》。该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郑发昌的事迹经市党史研究室载入《禹州大事纪》文集。

  抗战胜利距今已七十多个年头,历史难以忘记。铭记先烈遗志,激励后人不忘国耻,报效中华,成为我们这一代每个人肩负的重任。 2018-08-13·人民新闻河南

  9月5日上午,秋高气爽。在朋友的导引和陪同下,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拜褐了位于该市无梁镇月湾村西南棠梨山上的“棠梨山阻击战纪念碑”,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禹州人民浴血奋战、痛击日本侵略者的辉煌历史。

  随着详阅“纪念碑”碑后的碑文,这场“阻击战”仿佛情景再现,一下子就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座由中共禹州市委宣传部立于2010年10月1日的“纪念碑”碑文显示:

  棠梨山阻击战,是抗日英雄郑发昌指挥的“以少胜多,无一伤亡”的模范战例,是禹州人民抗击日寇的典型战役。

  1944年春,日寇大举进犯中原,国民党汤恩伯40万大军不战自溃。一个多月的时间,河南沦陷40余城,禹州也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1945年5月20日,两路日军分别从新郑、许昌出发,在禹县无梁庙汇合,企图增援洛阳战役。中共豫西抗日先遣队司令皮定军得知信息后,立即命令禹(县)、新(郑)、密(县)抗日游击队22支队,在棠梨山附近进行阻击,钳制并打乱日寇的增援阴谋。

  棠梨山距无梁庙2公里,旧有禹北通往登封、洛阳的官道从山下经过。(选择的阻击点,)南邻诸侯山,北邻红石寨,东横南岭坡,西傍棠梨山,中间一条皇路河从龙门口下来。两边岩高沟深,古树茂密,道路狭窄,是打阻击的好地势。

  22支队司令员郑发昌,是中共早期地下党员,曾先后参加豫西山区游击战、方山奇袭战、长葛暖泉寨保卫战,多次受到皮定军司令的褒奖。

  郑发昌的家乡就在附近的月湾村,从小常到棠梨山打猎。他早年参加革命并经常组织禹、密、新和长葛的地下党员在这里秘密聚会,对这一带非常熟悉。郑发昌接到命令后,迅速将自己所属的400多号人马埋伏在官道入口处。

  当天下午,两股日军在无梁汇合后,气势汹汹地向西进发。4点左右进入埋伏圈。郑发昌一声令下,我军前堵后截,两边夹击,机枪手榴弹齐发。日军措不及防,立时乱作一团,晕头转向,东奔西逃,无力还击。激战到傍晚时分,日军不敢再向西前进,只得收拾残部掉头逃窜。

  清理战果,此次阻击共打死日军54名,打伤日军79名,缴获日军轻重武器300余支,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有效地配合了豫西部队对日军的机动作战,在禹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贺景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