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领袖足迹

毛泽东视察襄县农村

时间:2019-09-11  来源:  作者:高秀荣

1958年8月7日,是襄城县人民终生难忘的日子。毛泽东主席亲临襄城县农村视察,并热情洋溢地赞誉“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鼓励襄城人民“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50多年来,全县人民牢记毛泽东主席的谆谆教导,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强化生产管理,主攻质量,为“烟叶王国”的振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

 

8月7日的早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万道霞光普照着襄城县绿色的大地。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到处人欢马叫。首山脚下,汝颖河畔,处处可以看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这时正是烟叶收烤季节,遍布在大地上的一幢幢炕放,冒着缕缕青烟,发出醉人的烟香。7点30分,毛泽东主席乘坐汽车在颍河南岸许南公路上停了下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史向生和许昌专署专员王延太等人的陪同下,健步走到双庙乡十四农业社郝庄第二生产队的烟田,毛泽东主席看了地头试验田牌子上标明的亩数、计划产量和措施后问:“去年的产量多少?”王延太如实地作了回答。这时,毛泽东主席凝思片刻,屈指计算着烟叶增长的倍数后点头称赞:“很好!”

毛泽东主席顺着烟垄向另一块田里走去,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鞋上沾满了泥巴。几个摄影记者正忙着给毛泽东主席照相。毛泽东主席指着身边丰收在望的谷子对他们说:“不要光照我,应该照这”。

这块谷子,棵高、穗长,微风过处,频频点头,好像在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今年又是个大丰收。毛泽东主席兴致勃勃地走进谷地,对吴芝圃同志说“咱们在这里照个像,叫北京人看看你们这里的庄稼。”记者忙把这个动人的情景摄入了镜头。

这时,襄城县委副书记刘熙民闻讯赶来。他看到毛泽东主席头戴草帽,身穿白色衬衣和灰布裤子,脚穿半旧皮鞋,神采奕奕,就匆匆忙迎上去。许昌专署专员王延太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刘希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说:“毛主席好,毛主席好!”毛泽东主席微笑着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以及在襄城县工作的情况等,他都一一作了回答。当刘熙民说道他是“康熙的熙”时,毛泽东主席就风趣地说:“噢!你是康熙的臣民了!”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毛泽东主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使刘熙民深受感动。

 

要讲究实效不务虚名

 

毛泽东泽东让刘熙民和他同坐一辆汽车,沿着许南公路向县城方向奔驰。穿过了一座彩门又一座彩门,又一座彩门上写着“襄城县双庙乡,超鲁(山)、郏(县)、跨许昌”。毛泽东主席问:“这是什么?”

答:“这是跃进门。”

问:“干什么用的?”

答:“组织生产评比,搞竞赛。”

刘庄乡是襄城县东北边的一个乡,和许昌县搭界。这里工作过去很落后,生产上不去,每次评比都是倒数第一、二,群众生活也不好,干部都抬不起头来。后来,他们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竞赛,提出了“争上游,赶许昌。”的口号,学先进开展了“比思想、比干劲、比风格、比生产”的竞赛,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并成了先进乡。

毛泽东泽东听了介绍很高兴。他对刘熙民说:“开展竞赛,要讲究实效,实事求是,不务虚名。”他接着又问:“你和人家搞竞赛,到外县参观过没有?”刘熙民回答说:“我们的第一书记任焕彬已经出去参观几天了,回来就介绍外县的经验。”毛泽东主席亲切地对他说:“你也要出去看看嘛!不亲自去看一看,比一比有什么差距,怎能和人家搞竞赛呢?”

为了争取秋季农业全面丰收,襄城县各地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生产高潮,不少社员为了节省下地往返时间,把饭送到地里吃。毛泽东主席看到这种情形,就关切地问:“农民休息够不够,生活情况怎样?”刘熙民说:“今年农业大丰收,农民的生活不错,就是休息差点,干起活来起得早睡得晚,一天休息不到八小时。”毛泽东主席听后就关切备致地说:“要爱护农民的积极性,关心群众的生活,要劳逸结合;要多种一些谷子、豆类、这些粮食营养丰富。”

 

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

 

8点多钟,毛泽东主席乘车来到三里沟乡后梁庄的大面积烟叶丰产田。一下汽车就被田间劳动的群众认了出来,人们惊喜万分一齐拥上来欢迎,毛泽东主席微笑着和群众一一握手。人们看到毛泽东主席身体魁梧,红光满面,迈着稳健的步子,都为毛泽东主席的健康而高兴。毛泽东主席握着社员李林头那双长满老茧的手亲切低问:“这是什么庄?你在这里干什么?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孩子?”李林头一一回答,毛泽东主席勉励他:“要好好工作。”

毛泽东主席经过打麦场走进烟田,在一个井台上停下来,望着井上安装的“解放式”水车问:“这口井水够不够浇,一天能浇几亩地?”三里沟乡副乡长周天顺实事求是地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毛泽东主席视察村北大面积丰产烟田之后,又到村南参观第三生产队的干部试验田。这块地的烟叶,烟棵已有9尺多高,顶上还没“冒花”,烟叶密密麻麻,真是撒土不漏。毛泽东主席用手轻轻地分开烟叶,探身向地里望了望,说:“这不透风,用绳子攀起来就好了。”然后,他又详细地询问了烟叶的品种、收烤时间以及管理措施。当毛泽东主席走到二茬烟旁边时,刘熙民告诉他:“这是二茬烟,头茬烟也长得很好。”毛泽东主席指着二茬烟风趣地说:“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

长期以来,襄城县烟叶以质优量大驰名中外,尤其是“里川烟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毛泽东主席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烟叶问王延太:“你们这里烟叶好,还是山东潍县的烟叶好,你们比较了没有?”王延太说:“现在,全国12个省烤烟会议在这里召开,他们说这里烟叶长得不错。”毛泽东主席满意地说:“在你们这里开会,你们这里的烟叶一定不错。”

毛泽东主席走出试验田,健步登上田间路埂举目四望,只见烟田一块连着一块,一块比一块强,真是烟林、烟海无边无际。毛泽东主席兴致勃勃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

 

你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啊

 

汽车进城之后,缓缓通过东大街,北大街,向十里铺乡薛园农业社驰去,到小张庄生产队烟叶丰产田停下来。当时,在这里开会的乡、社干部和在田间劳动的社员,看到毛泽东主席来了,人人欣喜若狂,从四面八方涌来。青年干部刘天顺,赵春田等跑在最前面,首先和毛泽东主席握手。他们望着毛泽东主席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出:“毛主席好!”

毛泽东主席沿着通往小张庄的田间生产路,视察了小张庄生产队的丰产烟叶,李庄、下徐等生产队的玉米、红薯和田间的水利设施。当看到一块红薯地搭了架,上面爬满了红薯秧时,刘熙民说:“今年红薯身子长得太深,社员们怕不透风,影响红薯生长,就在地里搭了红薯架,让秧子在上边长,薯块在下边长。”毛泽东主席很幽默地说:“你们看,红薯也住高楼了!”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毛泽东主席一边走一边看,所到之处,庄家一块强似一块,烟棵高过人顶,烟叶肥大油润。他看到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后的农业丰收景象,是那么高兴,那么兴致勃勃。他吸着烟,激情满怀地说:“应该让吸烟人都来看看。”

毛泽东主席要进村了,新华社和摄影记者侯波还在红薯地里拍照。毛泽东主席兴高采烈地对她说:“你不要走了,把你留在这里吃红薯吧!”一语逗得周围的人又笑了起来。侯波爽朗地笑着,跟着毛泽东主席像小张庄走去。

毛泽东主席来到小张庄村,在一个布棚停下来,并于闻讯赶到的周围的村干部、群众不停地握手。小张庄村的群众看到毛泽东主席在日理万机中不辞劳苦到农村视察,非常感动。生产队长李代玲看到毛泽东主席热的满脸是汗,急忙回家端来一盆清水,请毛泽东主席洗脸,又倒了一杯开水,请毛泽东主席喝。社员黄中仁搬了一把老式椅子,请毛泽东主席坐下,社员张发祥的母亲听到救命恩人毛泽东主席来到家门口了,高兴万分,急忙带着儿子、儿媳、孙子来见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看到他们祖孙三代非常高兴,亲切地向他们全家问好。这个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人,今天却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关怀和问候,此时此刻,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含着眼泪,高呼“毛主席万岁!”一呼激起万人情,顿时,“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小张庄上空。毛泽东主席微笑着站起来,不断招手,向群众致意。

小张庄学校的师生听说毛泽东主席来了,马上排成整齐的队伍过来。同学张国卿到毛泽东主席身边,恭恭敬敬地向毛泽东主席敬礼问好,献上了从毛泽东主席像旁边摘下的一朵大红花。李深义、张国卿、张英妮等同学凝视着毛泽东主席,高兴地把手一起伸过去,毛泽东主席一下子把三只小手握住,和蔼地笑了。毛泽东主席从李深义手里接过一本初级小学算术课本。一边看一边问:“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李深义回答:“我10岁了,叫李深义。”毛泽东主席把课本递给他,亲切地教导说:“要好好学习。”

夏日的骄阳,散发着烫人的炙热。毛泽东主席休息片刻就又去视察炕房。正在炕房里修理火垄的烟叶土专家、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梁运祥,听到毛泽东主席来视察炕房,就赶忙从里边出来,恰好在门口与毛泽东主席相遇,他沾满泥巴的手还没来及洗就被毛泽东主席紧紧地握住。

毛泽东主席看了这个炕房之后,又到东炕房。里边装的200多杆烟正在用大火烘烤,炕内温度已达到华氏120℃。梁运祥把掩盖炕门的草苫子掀开,毛泽东主席不顾高温灼烧,走进炕房,当他看到满屋子金黄色的烟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从炕房出来问梁运祥:“炕烟好,还是晒烟好呢?”梁运祥回答道:“炕烟质量好、色气黄、油分大、叶片厚、香味浓,炕烟比晒烟好。”毛泽东主席听后,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襄县县长张庆雯赶来了,在场的王延太同志把他介绍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主席知道后,反客为主,他拿出了自己的香烟递给了这位在基层辛勤工作的同志,并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询问在襄城县工作的情况。两人一问一答,谈得十分亲热。

毛泽东主席视察小张庄的喜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周围的村庄,很多干部、群众纷纷赶来看望毛泽东主席。三里沟乡副乡长周天顺还特意送来了一个大西瓜。毛泽东主席用手拍了拍西瓜,称赞说:“这个西瓜真大,谢谢!”

11点多钟,毛泽东主席就要离开这里,广大干部、群众多么想请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多停一会啊!多么想在听一听他的教诲呀!毛泽东主席似乎知道群众惜别的心情,依依向大家频频挥手,登上汽车后又从窗口伸出手致意,向干部群众告别。

车慢慢地开动了。人们跟在车后,鼓掌欢呼,送呀,送呀,一直送到看不见了,还是久久不肯离去。

汽车沿着公路想许昌方向奔驰,将要离开襄城县境时,刘熙民从车上下来,问:“主席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主席握住刘熙民的手说:“你们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啊!”刘熙民再次向毛泽东主席表示:我们一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保证完成今年农业生产计划。

(作者单位:中共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