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许昌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科协优势,主动作为,在推动科学普及、加快学会建设、服务科技工作者、反邪教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科技馆布展建设到顺利开馆运行的平稳过渡,政治引领科技工作者作用得到加强、学术交流氛围日益浓厚,切实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了一份科协力量。
一、强化责任意识,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
一是按照市委要求,市科协党组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并研究制定市科协领导班子及成员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实专题党课制度,并对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情况和支部班子管党治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坚持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提交党组会议集体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事项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保证领导权力正确运行,持续规范“三权”。市科协被市委宣传部授予2018年度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许昌市科协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许昌科技馆”、“许昌科普”和反邪教科普宣传作用,有效加强对社会公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意识形态的引领。四是高度重视巡察工作。自2019年11月6日起,市委第六巡察组对许昌市科协党组进行了为期50天的常规巡察,市科协党组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以这次巡察为契机,把发现和解决问题,贯穿配合巡察工作始终,结合巡察组所提出的问题,认真整改,制定完善了《许昌市科协党组会议制度》等制度,进一步提升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能力。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健全基层党组织。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科协系统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于2016年分别召开了中共许昌市科协总支部委员会、市科协机关党支部、市科技馆党支部成立大会,并于2019年分别召开中共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总支部委员会、机关支部委员会、科技馆机关支部委员会换届大会,于2020年制定印发了《许昌市科协派驻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选派4名现职党员到所属学会(协会)担任党建指导员,进一步推进党建高质量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服务队伍,积极参与许昌文明城市深化创建工作,利用“许昌科普”微信平台等载体,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乡村校园行、结对帮扶、文明礼仪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于2019年与魏都区文峰办事处河西社区签订党组织“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共驻共建协议,组织开展了看望慰问社区困难群众、捐赠科普读物、圆梦微心愿等活动20余项。三是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组织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规定的学习篇目,有效带动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14年至2016年许昌市科协党支部被评为五好党组织,2017年起市科协机关党支部被评为红旗党支部。
三、强化应急科普能力建设,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后,及时成立应急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应急科普宣传方案。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开始连续3天每天安排两班党员干部下沉到河西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响应号召积极捐款捐物,共计为抗击疫情捐款3350元,为杨树湾村等捐赠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三是有效利用“许昌科普”、“许昌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市科协网站等更新防疫科普知识内容,累计发送各类宣传推文及视频1800余篇,累计浏览量达到17万人次,并组织编印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贴士”宣传单页5000份、手册3000份、挂图 2500份、宣传折页1000份。四是联合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开展“科学应对、‘疫’期加油”主题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各类科普文学、摄影、微视频作品110余个;联合市委宣传部对我市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宣传工作26个先进集体和31个先进个人进行表扬,科普专家温红伟等3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委宣传部和省科协表扬。五是许昌科技馆联合全省流动科技馆团队微信公众号,积极参与由中科馆发起的“中国流动科技馆-换种方式流动”疫情线上科技展品讲解小视频征集活动,累计向河南省科技馆平台选送优秀作品37个,其中23个作品入选河南省科技馆展示平台,8个作品入选中国科技馆最终获奖名单,并通过国家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六是联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组织开展“科普联动共克时艰,助力战‘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线上有奖竞答活动28期;七是参与市文明办《文明生活 共同战‘疫’》原创主题作品征集比赛;八是开辟“青少年心理健康”专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疫情期间心理科普和心理干预;组织许昌学院、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并组织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为社区等提供远程心理测评服务。
四、发挥科学普及主力军作用,推动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实现显著提升
1.《纲要》计划稳步实施。健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市科学素质办牵总作用,协调成员单位全面落实《纲要》任务,自2006年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十一五”、“十二五”落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受到省政府肯定,“十三五”中期评估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2016年以来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9年被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办公室评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竞赛优秀组织单位”。2019年组织23.2万余人师生参加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居全省第一梯队;全民科学素质竞赛参赛人次6万余人次,居全省第二梯队。
2.全面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一是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大中专学生反邪教主题演讲、“大手拉小手、许昌科普行”等科普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二是紧紧围绕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无邪城区”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动员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讲座、科普进社区等科普活动;三是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选设和培育好科普示范社区,长葛市金桥街道英刘社区等4个社区被评为“河南省科普示范社区”,各获得奖补资金6万元,全市省级科普示范社区达到6家。以魏都区“全省科普信息化示范区”为龙头,积极协调37个科普信息化示范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四是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组织著名专家学者为市委中心学习组和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作了60余场专题科普报告;举办公务员初任培训班10期,共培训850人;举办高端培训名家讲座2期,共培训2500多人;开展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共培训3万人。五是依托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科技场馆、科学创客工作室等平台,定期编印发放《便民科普手册》《科学应对灾难——千里驰援汶川抗震救灾亲历记》等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切实促进全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
3.精心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打造“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品牌,结合许昌市实际,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等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科普图片展览、“科技一条街”、科技下乡等活动。2018年、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先后组织了300余项大型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近50万人次。2016年以来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先后有10项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4.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一是开通了“许昌科普”微信公众号,建立了“科普许昌”微信群,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科普服务精准推送;二是与许昌日报城市电视等单位合作,利用6块电视大屏、150座社区多媒体宣传栏结合,全年开展免费科普视频和标语宣传活动;三是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公共文化体系创建,推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在农村和社区普遍建设“科普e站”,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科普服务,建成乡村、社区、校园e站483个,推送科普V视快递72545部,转载科普中国内容1263篇,实现了“科普中国”信息在各类e站全面推广。
5.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许昌英才计划”为统领,2018年聘任首批30名首席科普专家,组建许昌市首席科普专家服务团,带动全市1300余名科普人才投身科普;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筹建成立许昌科普志愿者协会,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机制。科普创作日益繁荣。2017年与许昌学院合作,建立“河南省科普全媒体传播中心创作基地”和许昌市影视科普教育基地,拍摄《许小科历险记之游泳安全课》《智斗火魔之消防安全课》《悔》系列微电影等,围绕许昌特色产业拍摄科学知识系列宣传片40余部;2019年成立以我市首席科普专家为主创的科普创作团队,创作《钧瓷的72道工艺》等科普宣传片和科普全媒体资料100余部;2020年成立市科协系统“i科普”首批科技志愿服务队,并积极发挥服务队作用,近15000名科普、科技志愿者正活跃在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一线,面向基层开展丰富多样、满足需求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6.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大扶贫投入和科普扶智,一是以科协帮扶的贫困村——鄢陵县南坞镇杨树湾村为重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助力扶贫,建成科普文化广场,并结合其种植辣椒传统,协助村委成立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集体经济,2017年底杨树湾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二是联合市农学会、心理咨询师协会、预防医学会等成立许昌市科协脱贫攻坚科普志愿服务队,以科普大篷车、科普展览等形式为群众送去科普知识;三是开展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以禹州市金银花协会、建安区青年食用菌协会等5家省级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阵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定期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商科普,受益群众10万余人。四是以许昌华育花卉有限公司“花舞小镇”、长葛市鼎研泽田农业科技公司“种业小镇”等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园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科普示范体系创建。近年来全市共组织农业科研、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送科技下乡300场次,发放科技录像带300余盘,赠送科技资料10万余份,优惠售给农民优良农作物种子1万余公斤,接受农民科技咨询500余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余项,受益群众达30多万人次。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万人次,培训就业率达85%以上。
五、科技馆从布展建设到开馆运行成功过渡,现代化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
1.许昌市科技馆顺利建成。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人民的关注期盼下,2012年,市科普教育基地立项,2013年许昌市科技馆主体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6月许昌市科技馆内部布展工作正式开工,2018年12月完成布展,2019年顺利实现了从布展建设到开馆运行的平稳过渡,于2019年6月19日实现正式开馆,标志着许昌科技和科普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开馆以来,参观人数突破30万人次,成为许昌市民朋友圈网红打卡地。在开馆运行后,围绕我市文明城市创建窗口单位作用发挥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优化服务、完善举措。通过线上征求群众反馈问题完善修订了场馆参观管理办法;与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学院等高校15个学院志愿者团队建立了志愿服务合作联系,与草之根爱心服务社团、雷锋社团、许昌烟机党支部等3个社会团体形成了长期志愿服务合作,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质量;通过改进搭建防晒遮阳篷,开通残障人士入馆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设施10余项,提升群众参观满意度;不断深化展教活动,在2019年度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评选活动”中,科技馆自主创作的《流浪地球探索之旅》《食物旅行终点站》项目入选第五届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培育名单,获得了奖补资金支持,受到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高度评价。“科普轻骑兵”作用发挥明显。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作用,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与县、市(区)科协对接、根据实际需要实地驻县指导,2017年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全市覆盖,2019年将我市获赠的1套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展品分配到禹州市无梁镇中心学校、禹州市鸠山镇中心学校,建成许昌市科协流动科技馆禹州市无梁站、鸠山站。依托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于2018年先后获得许昌市首届志愿项目大赛银奖和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获得奖补资金1.5万元;市科协被省科协评为2019年“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进校园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现代化科技馆体系暨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初步建立。选取市气象局气象科普基地、市防震减灾科普馆、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花都温泉科技馆、瑞贝卡欢乐园-贝卡王国5家各具特色单位作为我市首批现代化科技馆体系暨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展示单位,以市科技馆为依托开展活动;2019年申报省科协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经费10万元,为荣获“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特色学校”长葛市增福庙初级中学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
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反邪教科普宣传作用
一是健全机构组织。2016年成立许昌市反邪教协会;指导县(市、区)成立反邪教协会,目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职业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学院等高校和各县(市、区)均已成立反邪教协会,全市反邪教组织进一步完善。二是反邪教宣传活动有序推进。抓住未成年人、城镇社区居民、农民群众等重点人群,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影视放映活动,在市区春秋广场和部分社区中心播放反邪教电影及科普宣传影片;由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科协、市反邪教协会联合在科技馆建设反邪教警示教育科普基地;积极组建宣讲团,到社区巡回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举办“大中专学生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主题演讲比赛”,全市5万余名大中专院校师生积极参与,并命名“反邪教宣传大使”30余名;举办全市青少年“慧眼识邪”绘画比赛,征集作品800余幅;开展反邪教科普送戏剧下乡等“科普六进”;依托“许昌科普”、“许昌反邪”微信公众号,建立“许昌反邪教协会工作群”、“许昌市反邪教志愿者群”等微信群,积极开展反邪教科普志愿宣传活动。
七、发挥学会优势,服务我市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充分发挥科协及所属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自2017年起连续4年举办青少年魔方大赛;依托中国老科协院士专家报告团平台开展院士报告,持续打响许昌科普报告品牌。
二是建言献策能力提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的焦点动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组织以学会为主体的科技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就我市增长方式转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开展讨论、交流,努力提高决策咨询、科学论证和建言献策工作水平。其中《许昌市耕地地力评价及主要作物适宜性评价研究》被河南省科协评为优秀学术成果奖。三是建家交友更加密切。2017年起连续4年在《许昌日报》刊发专版宣传许昌市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并积极推荐向上级部门推荐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项目,参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自然科学学术奖”、“科普成果奖”、青年科技奖等评选。四是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载体丰富。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展“科普进园区”系列活动,深入开发区、魏都区民营科技园区、长葛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园区科协调研征求企业科技需求;自2018年起连续2年联合许继集团召开中国(许昌)能源互联网装备技术发展大会,邀请国内高校、行业专家就能源互联网装备技术做专题报告;围绕企业发展重大需求、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咨询研究项目选题征集活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沟通对接,征集到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交的“智能弹性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咨询研究项目推荐给省政府,被列入中国工程院学术攻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