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史专栏 > 百年看许昌

长葛气象六十一载测云观风为桑梓

时间:2021-05-26  来源:长葛市气象局  作者:长葛市气象局

  长葛市气象局始建于1959年,时名长葛市气象服务站,区站号:57087。是在长葛市人民政府和许昌市气象局双重领导下的国家一般气象站。随着城市发展,为取得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历经三次搬迁,现址占地30亩,位于长葛市增福镇的增福湖畔。

  61年来,在许昌市气象局和长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长葛气象人眼观风云变幻,耳听雷鸣轰声,身验寒暑交替,心系人间冷暖,怀揣着群众的期盼,在天地间叱咤豪情。

  火样的热情成就着祖国的气象事业,新一代的气象人传承着老一辈气象人的优良传统,探索、创新、改革、发展,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开拓着新的篇章。

  岁月流逝,人们可能淡忘暴雨天、烈日下气象人采集数据的身影,可能模糊了峥嵘岁月的抗洪抢险的号角鼓点,但是,只要为民情怀在,气象人精神就会永挂云天。

  一、台站面貌变迁

  1959年1月,建站初期,与农场合并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

  1964年,随新县城的迁移搬迁至现在的长葛市长社路,建有9间平房。经历20多年风雨浸渍,房屋变得低矮、桌椅破旧,办公条件非常落后。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处于当地中下水平,严重制约了气象事业的稳步发展。

  1988年,因城市发展迁至长葛市东郊飞机场附近,建成了300m2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600 m2的职工宿舍,但是由于建设资金不足,职工在无水无电的条件下生活3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克服资金短缺难题,新一代气象人开始创业。先后出台多项科技服务创收措施,市场不断扩大,年创收额由4000多元迅速增长到数万元。同时,多方筹集资金,道化道路、安装水塔,架设用电线路,办公和生活条件得到了综合改善。解决了台站水、电、路、围墙等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进入21世纪,长葛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特别是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之际,筹款20多万元,分期分批对机关院内的环境进行了绿化改造,整修了道路,在庭院内修建了草坪和花坛,重新装修了办公室,改造了业务值班室,完成了业务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修建了2500多平方米草坪、花坛,栽种了风景树,全局绿化率达到了60%,硬化了1000平方米路面,使机关院内变成了风景秀丽的花园式站台。

  2012年,为改善气象探测环境,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再次启动搬迁工作,2015年顺利搬迁至风景秀丽的增福湖畔。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1959年建站时有6人。1980年有10人。截止2019年底,有职工14人(其中正式职工7人;聘用职工7人),离退休3人。在职职工中:男9人,女5人;汉族13人,少数民族1人;大学本科以上6人,大专6人,中专以下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2人;党员7人(其中离退休党员2人)。

  三、“一流台站”建设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长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长葛局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葛局以整体迁建为契机,把“一流台站”建设放在重要地位,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1年9月,长葛市政府第五十五次常委会讨论通过气象站搬迁项目。经过多次选址,把新址选定在增福镇增福湖畔,2011年11月8日举行了奠基仪式。2012年1月1日,按政府会议纪要精神,我局在新址启动对比观测工作。2012年长葛市政府把长葛局的迁建项目已纳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多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和政策扶持,为长葛局迁建及“一流台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一流的气象台站,做好规划是前提。根据省局 “一流台站”建设方案精神,统筹考虑土地的使用,符合城建规划及探测环境的要求,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规划设计单位承接规划设计。设计单位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的原则,按照“人居环境、现代气息、科技氛围、花园台站和面向未来”的全新理念,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地进行规划。业务楼主体以登封市嵩山古观象台为蓝本,突出葛天氏故里、钟繇文化理念,实现古朴而又兼顾现代办公特点。经过精心设计、反复修改,设计效果图得到省局、许昌市气象局和长葛地方政府领导的认可,达到“一站一景”标准。

  2013年,省气象局把长葛局列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县局,在市局有关科室的指导下,长葛局率先完成了一流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通过省气象局的审批。为确保气象现代化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积极向长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引起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长葛市政府按照《许昌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气象局关于印发许昌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2015-2016年)的通知》(许政[2015]38号)和局市联席会议要求,应势而动,认真落实,成立了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时任党政主要领导两次在省政府、市政府相关文件上做出批示,支持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长葛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长政〔2014〕37号),长葛市发改委、气象局等五家部门联合印发了气象现代化行动方案,长葛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项目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各种举措,为强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政策保障。

  2015年10月,投资1300万元,占地30亩,建设有气象观测场、2615M2业务楼及配套设施的新址竣工投入使用,全省“一流台站”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四、气象现代化建设情况

  走进长葛市气象局,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里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会让觉得倍感心情舒畅。在这个温馨的环境里,气象工作者每天都在记录第一缕霞光,迎来灿烂的朝阳,他们默默耕耘,辛勤付出,把一个个精准的气象信息传到千家万户,为社会生产生活、为防灾、减灾,为助农增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站之初,借用县农科所土地布设观测场,气象职工住在简陋的房子开展人工观测气象数据。气象职工一丝不苟,观云测天,发布预报信息。时至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长葛局成为县城中为数不多的最早使用电脑设备处理观测资料,利用互联网上传至省局参加资料交换。为让人民群众方面获取气象信息,1999年开通了电视天报预报节目,通12121天气预报声询电视。

  2008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气象服务体系,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员覆盖率均达到100%,并利用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等及时播发气象信息,有效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高标准粮田气象保障工程,布设农田小气候监测仪和星陆双基等农业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和社会化试点工作。

  人影作业水平有效提升。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全市目前拥有7套火箭发射装置,建成5个标准化增雨防雹固定炮站,在古桥和增福庙完成了县级人影作业指挥平台和炮点空域申报系统建设工作,在保障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象灾害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初步建立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基本实现自动化、立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监测体系。我市建成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5个,农田小气候站2个,18个多要素区域自动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全面覆盖到乡镇和高标准粮田创建示范区。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气象工作融入到省政府“2011协同创新”项目中,突出“现代农业,气象先行”的科技优势。

  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气象防灾减灾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度不断提高。重点做好关键农事季节、重要阶段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发布干旱、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积极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建立了重污染天气部门联合会商和信息发布机制,开展了雾霾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工作。

  五、气象服务情况

  管理规范、作业科学,拥有火箭发射架4套,并能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成效显著。特别是2009年春季,长葛市遭遇了百年不遇严重干旱天气,无降水时间长达109天。在这次抗旱减灾过程中,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日夜监守在作业地点,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5次,在“春雨贵似油”的大旱之际,降雨量达25毫米,使我市严重旱情得到解除,受到了长葛市政府的通令嘉奖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六、重要天气过程服务情况

  长葛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年7月4日,长葛市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袭击,过程降水量最大达370.4毫米,仅7月2日测站日降水量就高达335.9毫米。在这次抵御洪涝灾害的重大气象服务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详细周密部署,科学决策调度,确保了防汛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提前48小时对这次强降水过程作出了准确预报,并及时开展了周到的预报和雨情服务,为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大洪无大灾、无人员伤亡的奇迹,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8年7月13日深夜,长葛上空乌云压境,露出暴风雨来临前的狰狞,顷刻间,电闪雷鸣打破了夜的沉寂…….,如注的大雨从天而降,顿时,650平方公里的葛邑大地上到处是一片汪洋,罕见持续性强降水,改写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坡胡、石固、增福庙等乡镇雨量陡增,12小时雨量达435毫米!

  汛情就是命令。7月12日,长葛局面对严峻的天气形势,立即启动了汛期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按照分工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值班员有的在监测乡镇雨量,有的在向领导和社会公众发布重要天气预报,有的调阅卫星资料,密切监视着天气变化,追寻着灾害性天气的蛛丝马迹。7月13日,随着雨量的剧增,该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外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并通过手机、传真等亲自向市政府、市委和各乡镇领导及防汛部门作了详尽汇报,同时建议市政府做好相关防御工作。长期的持续性降雨使地处低洼地带的局院也受到暴雨的“重创”,局大院观测场、值班室、办公室以及所有的家属房被洪水所围困。雨越下越大,长葛局院内的积水深度也在增高,雨水眼看就要侵入办公室,紧要关头,职工冲进雨里,急忙搬运沙袋堵住值班室门口,有的职工跑进家里,拿出正在使用的棉堵住不断渗入办公室的雨水;有的职工在搬运档案室内宝贵的气象资料;有的职工抬来了发电机架在高处,保证了通信网络不中断,业务用机正常运行。

  14日零时28分,汛情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各乡镇雨量陡增。在暴雨过程中,长葛局职工每小时不间断地向市委、市政府领导、防汛指挥部汇报预警信息,加强联防。

  在与暴雨洪涝搏击中,长葛局干部职工奋力抢险、坚持服务,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的家具、被褥、衣物、电器等所有的家当被雨水浸湿,他们的饮用水井也因为雨水的倒灌,不能饮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全体职工饿了吃块方便面,仍然忘我的工作着,暴雨到来之时,全局没有一个人顾得上回到自己与办公室仅有几米之隔的家,没有一个人顾得上照顾自己年迈的老人和孩子。

  雨停了,长葛市委主要领导来到气象局,看到全体职工熬红的双眼、疲惫的身躯,激动地说:“同志们辛苦了,市委市政府根据你们准确的天气预报,做出紧急部署,提前对我市境内的河堤进行了加固,低洼处居民安全撤离,物资及时进行转移,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你们功不可没,我代表长葛市委市政府及60万全市人民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7月16日,许昌市局领导冒酷暑到我局,对全局干部职工在大灾面前,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积极战暴雨的精神给予表扬。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战斗中,观云测天的长葛气象人,团结协作,不忘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七、获得荣誉

  2004年、2009年、2014年长葛市气象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2004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局务公开先进单位”。

  2004年被省气象局授予十佳县局;

  2005年获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状;

  2006年度、2014年度、2016年度被省局授予全省优秀县局荣誉称号;

  2007年被省气象局授予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

  2018年河南省气象局授予气象文化示范点;

  气象服务工作2003-2008年连年受到长葛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2015、2016年、2017年、2018年长葛市服务三农工作先进单位。

  多次获得长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长葛市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91—2019年,长葛市气象局个人获奖共110人(次)。2004年、2014年、2016年被河南省气象局授予“河南省优秀县(市)气象局”;2019年被河南省气象局授予“河南省十佳县(市)气象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