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党史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我们的二十大 > 莲城实践

长葛深翻改土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1  来源: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中共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者按:20世纪50年代中期,长葛县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创农业大丰产的经验闻名全国,曾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虽然由于在“大跃进”中搞强迫命令、瞎指挥,脱离了科学轨道,致使长葛县原来成功的深翻改土经验被扭曲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但长葛人民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精神仍然值得学习借鉴。

  深翻改土经验的产生

  解放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长葛县委、长葛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取得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革命运动的巨大胜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当家做了主人,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伟大号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发家致富,摆脱贫困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

  1953年秋,长葛县坡胡乡孟排村胜利一社社长、共产党员马同义在田间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的地块里,有些地方庄稼长得特别好,经仔细观察,原来这些地是填平的老井坑、壕沟和开沟围葱的葱沟地。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农作物之所以长得根深叶茂,是因为地虚能保墒,有利于农作物扎深根系,充分吸收养分。由此,马同义受到很大启发,认识到深翻土地能增产的道理。经过反复思考,1954年春,马同义在社员大会上大胆地提出了“深翻土地搞增产”的设想。社员讨论时,众说纷纭。有的说:自古以来,种在人,收在天,翻地搞增产,净是瞎胡连;有的说:要想多打粮食不用问,只要地里多上粪;有的说:填平的沟地、井坑、葱沟地庄稼长得比其它地方好,就完全说明深翻地能增产;庄稼是土里生,土里长,只要在土里下功夫,庄稼一定能长好。经过反复讨论,村党支部决定先在孟排村选一块地作试验,将一二亩地进行深翻,其方法是按照开沟围葱的道理,先开一条2.5尺宽的沟,把第一层熟土就地挖在沟外,放在一边,挖深一尺半,清底,把肥料施入沟底生土上,原地不动地再翻生土,使生土与肥料均匀混合,打碎土块后,接着翻第二行沟,把第二行沟的熟土挖出,放在第一行的生土上,第一行即成,这样依次翻下去。地深翻后进行平整,种上优质玉米品种“白马牙”,安排专人适时浇水、追肥、松土等,精心管理,秋后收获玉米643.8公斤,平均单产536.5公斤,创玉米产量新纪录,比没有深翻的土地增产两倍以上。深翻土地增产的事实教育了社员,使他们克服了保守思想,从而掀起了深翻土地热潮。1954年冬到1955年春,深翻地100余亩,1955年深翻土地257亩。孟排村深翻改土创丰产的消息传遍邻村,附近农业社的干部和群众主动到孟排学习深翻土地经验。

  中共长葛县委、长葛县人民委员会对孟排村深翻土地夺得高产的经验非常重视,派工作组进驻孟排帮助总结经验,并多次在孟排召开深翻土地现场会。县委要求在全县以点带面推广深翻土地法,各乡、各农业社都要先搞一块试验田,并强调领导干部带头参加。由于县委重视,1955年在全县掀起了乡乡、社社都搞深翻土地创高产的试验。城关镇13社2队深翻地种谷子亩产300公斤,较不深翻地亩产160公斤增产近一倍;杜村寺乡3社深翻地栽红薯亩产4000公斤,较不深翻地亩产750公斤增产3250公斤;坡胡乡青年队深翻地种小麦亩产225公斤,比不深翻地多收100公斤;双庙李乡6社深翻地种花生亩产175公斤,而不深翻地花生亩产90公斤。城东关大队两个生产队相邻的两块地,土地条件相等,各种5亩小麦作比较,一个队深翻地1尺半深,亩施肥15车,浇水三遍,亩产193.5公斤,而另一队不深翻,亩施肥比邻队多5车,多浇水2次,满有把握要比邻队多打小麦,结果比邻队亩产少收44公斤。经过多种试验对比证实,无论种什么农作物,深翻地均比不深翻的产量高。

  深翻地为什么比不深翻地产量高?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实践中通过比较,认为深翻地有十大优越性:松土层加深,便于根系发育;加深土壤肥沃层,便于作物吸收养分;增强蓄水能力,保墒防旱;溶化肥料,充分发挥肥料效能;减少地面径流,防止内涝;根除杂草;减少虫害;有利于平整土地;便于土地成畦浇灌;便于扎根,提高抗风能力。

  在试点的基础上,中共长葛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部署,要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宣传深翻地的十大优越性,克服模糊认识,在全县普遍发动深翻土地的群众运动。1955年全县深翻地2.94万亩,1957年达到33万亩。随着深翻地的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1955年全县亩产195斤,1957年提高到306斤,较1955年提高单产56.9%。

  长葛深翻改土经验的影响

  长葛深翻土地、改良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由试点到全面掀起深翻改土的群众运动,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57年冬,地委副书记马金铭在长葛主持召开许昌15个县(市)参加的深翻改土现场会,要求学习长葛经验,迅速掀起深翻改土运动。1958年3月12日,《河南日报》发表社论《改良土壤》,指出长葛县孟排村胜利一社给我们提供了深翻土地、改良土壤的经验,号召全省每个县都要按照长葛的经验,作深翻改土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3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对全省工作的四点指示之一,就是要学习长葛深翻改土经验,大搞深翻土地的群众运动,开展丰产田竞赛。

  5月初,中共长葛县委第一书记吕炳光到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二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土地大翻身,争取亩产800斤》的发言,由于此发言符合大会讨论通过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草案》和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发展“八字宪法”精神,毛主席非常赞赏,并在会议的总讲话中指出:感谢河南长葛第一书记的发言。这个发言很好,我看了一遍,一年把112万亩地全部翻一遍,深翻1.5尺,争取亩产几百斤,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各县是否都能做到。河南长葛县做到了,别的县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二年不行,三年不行?四五年就可以了吧!五年总可以再翻一次吧!我看五年总可以!他们第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县的土地都翻一遍,没有好工具,就用长葛那样的工具,用他们那种办法。他们的办法是:先把表层熟土翻一边,然后把肥料放在生土上,再用铁锨把第二层生土翻开与肥搅拌,打碎坷垃后仍放在第二行生土上,依次翻下去,表层土不变。这是一大发明。深翻一遍增产一倍,至少增产百分之几十。增产的措施,土壤应放在前边。毛主席对长葛深翻改土高度评价之后,《人民日报》于5月13日全文登载了吕炳光《土地大翻身,争取亩产800斤》的发言。6月,国务院办公室贺主任带领农科院、土壤研究所的农业专家熊毅等40余人到长葛孟排村帮助总结深翻改土经验。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边学理论边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总结编写出了《深翻改土》一书,于1959年秋,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35000余册。中央《农村工作通讯》、《农业技术》杂志也分别载文介绍长葛深翻改土经验。

  1958年7月11日至14日,中央农业部部长顾大川在长葛主持召开了全国深耕农具、改良土壤现场会,全国各省(市、区)农业厅厅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地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土攘学专家熊毅关于孟排村“马同义土地深耕法”的介绍,县委书记李江烈、深翻改土创始人党支书记马同义、双层深耕犁发明者王玉顺分别发言,介绍了经验,现场参观了坡胡乡、孟排村、增福庙乡深翻土地法,以及丰产田、深耕农具等。会议要求各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长葛深翻改土经验。7月11日至12日,北方地区13个省4个市参加的农田水利会议的250名代表,在长葛县委领导陪同下,参观了长葛坡胡乡井泉自流灌溉和孟排农村深翻改土的做法。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到长葛参观学习的团体21个,15291人次。山东、湖南、湖北和周口、禹县等聘请深翻改土的土专家马同义、郭林魁、胡海松等作了深翻改土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指导。马同义被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聘请为特约土壤研究员。从此,长葛深翻改土经验在全国普及开来。

  后来,孟排村的“深翻改土”法还被收录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随后的数年里,孟排村在农业种植上成为全国、全省的一面旗帜。

  2008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对马同义“深翻改土”法批示50周年纪念日,该村还集资兴建了两座永久姓深翻改土纪念牌坊,竖立在村一公里长的东西大街两端。牌坊上的对联主联:“主席批示照千秋,深翻改土益神州”、两边配联:“建设新农村,和谐创辉煌”。这就是对孟排辉煌历史的回顾,是对孟排人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的诠释。

  (文章摘编自《中共许昌历史(第二卷)》,图片来源自网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