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城县城关街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造“党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让志愿服务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城关流动人口多、社会构成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探索“网格化+志愿服务”模式。通过三级网格和四级微网格全面收集掌握志愿者的信息和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需求,经街道和社区汇总整理、分析研判后,向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使志愿服务真正成为“雪中送炭”“精准关爱”。目前,街道志愿者队伍共有600余人,涵盖了机关、企业、教育、医疗、“两新”组织等多行业人士,志愿服务内容涉及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卫生保健、文化宣传、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爱心助困、防汛救灾、就业保障等10多种类型,着力构建党组织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
统筹整合资源,深化服务效能。强化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整合辖区内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联合辖区各家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等,每天在网格群中发放就业信息,截至目前,已为100余名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组建巾帼志愿红等志愿服务队伍24支,通过“快乐星期天”“戏曲大舞台”“村晚”“读书会”等载体,每年开展300场以上的展演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将党员、社工、志愿者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协助做好巡防巡查、值班值守、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等工作,帮助群众渡过难关;吸纳辖区内医院、教育机构等商企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红心义剪、爱心托管、环境整治等为民服务项目,推动社区建设从“反应式管理”走向“参与式治理”。
积极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让更多群众知晓参与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发布23场志愿活动信息。健全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志愿者可凭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用品,把志愿服务转化为一种可见、可感、可积累的价值体现。定期开展表彰大会,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志愿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共评选14名优秀社区工作者、4名助力基层治理先进代表、4名志愿服务好标兵、2名最美新业态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