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莲城党建

建安区小召乡:党建统领 产业支撑 以“五星”同创助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时间:2023-12-20  来源:许昌组工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建安区小召乡党委坚决扛牢创建主责,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总抓手,将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融合,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扛责在肩、机制赋能凝聚创建合力

  一是扛稳责任抓推进。紧盯“五星”支部创建总要求,由党委书记任组长、5个分管副职任专班长,逐村研判制订年度创“星”目标,细化创建任务清单,构建了党委书记抓大局、把方向,班子成员盯进度、抓重点,村支部书记重推进、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是盯紧目标抓重点。对标“支部过硬星”创建标准,开展“出彩吧支书”擂台赛6期,激发各村创建斗志。开展创建业务培训4期、培训乡村干部180余人次,提高创建能力。全乡1260名农村党员全部编入“五星”创建岗位,实现党员创“星”责任全覆盖。投资180多万元,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个,规范提升6个,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1个,村级阵地更强。

  三是健全机制抓落实。建立观摩推进机制,每月围绕一个创星目标,逐村观摩,晾晒成绩,查找短板。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设立10万元的创建激励基金,对创星观摩评比前三名的村进行奖励。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生态宜居星”“产业兴旺星”“平安法治星”奖金6.5万元,充分激发各村创星热情,推动创建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助推产业兴旺

  一是选准产业“壮筋骨”。围绕建安区东部生态旅游养生带建设,引导各村发展文旅产业,打造精品文旅线路,带动乡村特色种植业、餐饮业等产业发展,成功举办首届紫荆花节,带动集体和群众增收50多万元。按照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家庭农场的思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村内荒宅荒院,建成社区工厂6个,家庭农场8个,新增年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村3个。

  二是村企联建“补气血”。推动羽柔面巾、一顺农业等5家企业与所在村实施“村企联建”,村集体入股企业分红,村民入职企业增收,实现村、企“双向补血”。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与万邦蔬菜、胖东来等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建立稳固的“双绑”机制,带动绰韩、小屈等四个村发展蔬菜种植2600多亩,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增强农户持续增收能力。

  三是探索新路“强体质”。探索“土地作价入股”经济发展新模式,引导屯里村、毛里村入股凯乐玩具、腾龙纺织等企业,带动80余名群众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引导北寨、小屈等村的瓜果种植户抱团发展,培育品牌,“北寨桃”“小屈瓜”等成为全市驰名瓜果品种,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6万余元;依托高铁北站片区开发,谋划打造特色商贸街区,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预计可带动200余户商户增收。

  以民为本、党群联创擦亮“五星”底色

  一是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干部、党员、农户卫生责任体系,发动群众投身乡村建设行动,把空闲宅基地建设成“菜园游园”,把废旧坑塘打造成“休闲乐园”。今年以来,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30多万元,整修背街小巷5.7公里,排水管网4.2公里,创建“五美庭院”293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9%,北寨莲鱼共养、河沿张小院阅舍、段墓咱家菜园成为荒坑荒宅荒片整治的样板。

  二是培育和美乡风。引导各村举办敬老爱心聚餐22次,评选出136名“好媳妇”“好婆婆”,传承美德;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24个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建成北寨村史馆、段墓乡贤馆等;做好文化宣传,组建戏曲乐团7个,村级文艺队12个,社火表演队6个,广泛开展“快乐星期天”“广场舞大赛”等文艺展演活动,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平台体系。

  三是护航平安家园。以争创“平安法治星”为抓手,“点、线、面”结合推进反电诈宣传工作,指导各村普遍建立“五老”矛调队伍,设置矛调室和摆理堂,激活基层平安细胞,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瓶颈题”,答好打防管治“平安卷”。全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8件,全乡赴市以上信访件下降52%。

  下一步,小召乡将持续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成效,助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友情链接